close

一生一夜@辻村深月《使者》(ツナグ

   使者

 

 一生僅此一夜,如果能再見一面…

 

「死亡跟他沒有什麼關係,而生命對他才有意義。」

__馬奎斯《百年孤寂》

 

七月最後一天,天氣依舊炙熱、天空依舊灰藍。我在頂樓披曬了衣服後,拎著筆電,來到圖書館裡,繼續寫著我看過的書。

 

生與死——生命的開始與結束,一個人必然的歷程。

在才華洋溢的作家的文筆下,生與死也有了其不同的詮釋。

辻村深月的《使者》,不同於伊坂幸太郎《死神的精準度》與本多孝好《深夜的五分前》,不僅描述生者錯綜交織的複雜情緒,也刻畫了死者對生者的感情。

 

「我是使者,是讓死者與生者見面的窗口。」P. 13)

《使者》一書是五篇敘述「使者」與委託人的故事。「使者」安排委託人(生者)與期望相見、但已逝去的人重逢,不過生者與死者一生皆只有一次機會;一次只有一個晚上的時間。「使者」替委託人實踐願望,完成了自己的任務,委託人的心靈上也得到了慰藉。

 

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原因。」(P. 235)

因為憧憬、因為思念、因為悔恨、因為等待、因為疑惑…

在書中,生者因為有個人的不同原因而希望與逝去的人見面。

 

「懺悔、告白這種行為,是犯下重大惡行之人自私的想去。

只有「對不起」這句話,沉悶地不斷反覆。

我所做的事,以及我對她的情感,將一輩子跟著我,我無法告訴任何人,她即將以開朗的心踏上旅程,不能因我的自私而絆住她。」(P. 151)

 

「希望對方能繼續過往後的人生。」(P. 278)

死亡的深度與玄虛在,世者無法體驗,那麼形體已逝的死者的願望與期待呢?

人死之後,就只能活在別人的記憶當中...?

 

「死者的願望有可能實現嗎?」

「那該不會是活人和跟在一旁見證的使者在自我滿足吧?」(P. 283)

 

一個人的死亡,是這個人的結束。然而,對死亡懼怕的人,是留下來的生者吧!害怕無法再繼續…

 

「某人失去的生命,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存在?存在於眼前,無從改變、無法擺脫的失落感,我們又該如何去面對?」(P. 288)

 

似乎如同馬奎斯《百年孤寂》書中寫到:

死人是不會出現的,只不過我們自己受不了良心上的負擔。

 

「或許這確實與消費某人的死是同樣的意思,是在世者的自我欺瞞。不過,也許每個人都需要處在死者的目光注視下。就如同不論身在何處,做什麼事,都覺得舉頭三尺有神明,有時會因此而決定一個人的行動。比起相信從未見過的神明感覺來得更真切,有個具體的身影,無時無刻都跟在自己身邊。」 (P. 288~289)

 

「就算這只是為了在世者著想,留在世間的人還是有義務面對他人的死。就算是為了自己好,而利用已故的死者,日子還是一樣在過,無可奈何。」.

「活在世上的人們,是如此無可救藥的任性,而這也是必然的結果。不管你是悲傷難過,或是不為所動,結果也都一樣。」(P. 290)

 

「死亡的事實無法改變,失去的事物依舊無法重拾。」(P. 298)

 

海海人生,悲傷的、幸福的、痛苦的、快樂的...唯有繼續了,下一歨才有結果。

  

 使者2_1

 電影:由《仁醫》導演平川雄一朗執導,由松坂桃李、樹木希林主演。

    201210月於日本上映,20133月於台灣上映。

使者2_2  

 

《使者》

出版:201211月出版

得獎:「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」

 

辻村深月

1980年生於日本山梨縣。

2004年以處女作《時間停止的校舍》獲得講談社「梅菲斯特賞」。

2011年以《使者》一書獲得「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」,後改編為同名電影。

2012年,以短篇小說集《沒有鑰匙的夢》榮獲「直木賞」。

作品包括《冰凍鯨魚》、《我的料理量匙》、《尋找名字的放學後》、《o、八、o、七》、《今日諸事大吉》、《量身訂作殺人俱樂部》、《水底祭典》、《請殺了我》等書。

 


~~延伸閱讀~~

每日五分鐘的思念@本多孝好<深夜的五分前>

世上沒有永不停止的下雨@伊坂幸太郎<死神的精準度>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vic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